
温婷
建业新生活副总裁兼建业物业总经理
深耕中原28年,建业物业目前在管项目已达800多个,服务210万业主。面对不断扩大的管理规模、持续多元的业主需求、竞争激烈的行业环境,建业物业的服务能力和运营管理能力也在经受着考验。本期对话物业总经理温婷,聚焦 “服务力”话题,解读后规模时代建业物业的发展心法。
Q:建业物业的核心优势有哪些?今年以来的战略规划有哪些?
建业深耕河南20年,目前建业物业已形成三大核心优势。
一是本土文化优势带来高粘性客户群体。建业物业秉承集团“根植中原,造福百姓”的核心价值观,浓厚的河南情怀及本土头部企业担当已深入人心。凭借高质量的服务,建业物业收获了极好的口碑,在河南区域积累了高粘性的客户群体。
二是基于省域化战略而形成的密度优势。截至2021年年底,建业物业在河南省内单城市平均在管面积679万平方米,河南省内单城市平均合约面积1316万平方米,已建立了高密度的资源覆盖。
三是综合服务实力优势。建业物业是建业大服务体系的链接者、落地者,依托自身四大服务体系及“建业+”幸福生态系统,能够为业主提供时间、内容、地域上无盲点的全生命周期服务,综合服务实力位居行业前列。
基于三大核心优势,建业物业2022年的主要发力点将放在公建项目的外拓、社区增值服务等方面。
公建项目拓展方面,建业物业依托密度优势,具有短时间内调动大量资源的绝对优势,合作模式将越来越丰富。
社区增值服务方面,建业物业住宅项目占比60%以上,住宅项目的增值服务具有细水长流的特点,疫情常态化背景下,物业公司最后一公里服务对家庭生活质量的影响逐渐显现,建业物业将重点发力C端社区增值服务业务。目前我们采用的战术是:贴地飞行、稳健运营,强调贴近需求、贴近业务、贴近业主,尊重商业逻辑、重视客户体验感,在此基础上延伸服务链条,实现增值服务业务的稳健运营。充分利用原有的资源,谨慎创新。
Q:您如何看待业委会成立、党建引领对物业管理的影响?
针对“红色物业”方面,建业物业有哪些规划?
业委会成立、党建引领是社区治理的大势所趋,也是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,对物业行业发展有积极的引领作用。作为准公共产品服务,物业管理本身就带有一定的社会学属性。业主、政府、法院、物业,四个主体的发展水平是息息相关的。将物业公司定位为社区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,进一步明确了业主委员会、居民委员会以及物业公司各自的责任。
在河南,业委会的发展相对缓慢一些,其作用目前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。相对而言,红色物业的建设效果相对较明显。
法治是物业管理最好的营商环境,党建引领让物业公司的营商环境更健康。目前,建业物业党总支积极创新党建引领物业服务的新模式,形成了“一个中心、三项保障、五大举措”的“红色物业党建+”建业模式,开辟了红色物业新路径,持续落实“双向进入、交叉任职”制度及“三方联动”机制,推进“互联网+党建”及“智慧党建”,制订红色物业标准,建立“红色物业1.0”建业模式,以管家幸福服务体系,助推业主幸福生活。
其中,五大举措包括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、扶贫助农公益活动、星级便民服务、社区志愿服务、先锋岗送温暖服务等等。
Q:近两年来,物业服务行业频繁提及“服务力”。
您是如何看待“服务力”的?建业物业是如何做好服务力建设的?
物业管理是一门需要敏锐学习、高复合知识结构实战学科,涉及建筑学、管理学、社会学、法律学、经济学、心理学等。服务力是我们的内功力,服务力的背后是整个组织的学习力,提升服务力的底层逻辑是知识革命、组织学习。
个人认为,要想提高企业服务力,应做到“二言、三轻、两激活”。“二言”就是指做物业必须言社会、言本质。物业服务的好坏,必须紧跟党建引领、吃透民生国政,紧密结合社区治理力量,平衡好企业经营和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,才能输出有品质的物业服务;“三轻”指服务越主动越轻松、管理越合规越轻松、经营越协同越轻松;“两激活”则是通过激活个人潜能,进而激活组织绩效。
服务意识和管理能力的提升,最终都要指向经营业绩的达成,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物业服务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。服务+管理+经营=服务力,服务态度好+专业能力强+组织协同快=客户以满意的状态持续买单。
今年整个市场是在回归理性,回归本质。建业物业要做的是将现有的人力调配好,在现有的资源下,积极扩张、理性经营,避免扩张性亏损。
结合物业管理的本质,建业物业围绕“五防、四稳、三持续”提升服务力。
五防:防疫、防灾(特别是防冻、防暑)、防汛、防火、防盗。日常物业管理中应做到“五防”常态化。
四稳:稳人心。信心比黄金重要,服务力最终是靠人来实现;稳盘子。基本盘要稳,寸土必争,确保原有在管项目的稳定性;稳回款。净回款是今年重点关注的一个指标;稳业绩。业绩是在做好前几个方面后自然而然增长的。
三持续:员工个人要持续成长;企业流程要持续改善;公司业绩要持续增长。
Q:服务产品线的完善需要服务标准来支撑。只有严格执行服务标准,才能保障服务品质的统一。建业物业目前建立了哪些服务标准?
建业物业以“新型生活方式服务商”为自身定位,围绕业主多元化、个性化需求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,构建起由基础服务、管家幸福服务、“建业+”增值服务、物业云智慧服务组成的四大服务生态体系,依托“建业+”幸福生态系统,为业主提供地域、时间、功能无盲点的服务。
2021年,建业物业成功导入ISO9001(质量)、SB/T10595(清洁服务)、ISO45001(职业健康安全)、ISO50001(能源)、ISO27001(信息安全)、ISO14001(环境)、SA8000(企业社会责任)、GB/T27922-2011(商品售后服务)、GB/T31950(诚信管理)等九标管理体系,并在日常服务中不断贯彻“物业管理 尽善尽美”的质量方针,让服务更专业,让品质持续提升。
Q:服务的执行、落地还是要靠人。
在人才培养、人才激励方面,建业物业有哪些积极的尝试?
近一年来,建业物业在人才培养设计方面持续优化三级培训体系,明确各分支机构的权责划分,清晰各层级定位、任务目标。同时,搭建中高层领导者培养体系,强化七级人才梯队培养、五级联动双导师模式,以满足企业对管理人员能力的需求。
2021年起,在加强梯队人才班培养的基础上,建业物业创新性地增加了中高层领导者训练营、打铁行动等系列培训,持续完成职业资格认证等系列培训、年度讲师认证工作。培训计划覆盖全员、中高层领导者和梯队人才实施系统培养,结合内外部培训资源为人才培养赋能。
为进一步拓展员工职业发展空间,我们还积极引导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,完善员工选拔晋升机制,实现职位职级管理全覆盖,组织开展员工职级评定工作。与此同时,每年定期统筹各机构组织综合考评,对于达到晋升条件、符合评定要求的员工统一实施晋升计划。
Q:面对业主不断变化的生活需求,建业物业是如何通过智慧化建设实现提质增效、彰显服务力的?
建业物业至今已成立28年,在管项目已突破800个。面对不断扩大的规模和不断变化的业主需求,建业物业人很早就找到了应对变化的“标准答案”:保持服务初心,建立各种标准化流程,从而确保服务半径增加的同时,品质、口碑依然能够持续提升。
对于标准化的延续,是物业智慧化建设中极为重要的一环。通过科技加持,建业物业一方面可以不断细化服务标准,将SOP固化到工单中,确保服务标准落地得更为扎实,从而实现标准的可持续性;另一方面,在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,依然能够快速、准确地复制服务标准,避免因层层传达而带来的信息损耗。
如今,一个智慧服务生态网正日益成熟:云端是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“平台(智慧物业平台)+端(建业+、建业家)+集成智慧中心”,实现统一服务入口、统一智慧调度、统一管理标准;线下是物业“四保一服”相关服务、“建业+”服务中心和“建业+”幸福生态系统丰富资源辅助。
通过搭建智慧物业云平台,建业物业集成多个数智化子系统,推动物业服务的智能化场景呈现,为业主提供充满效率、具有温度的物业智慧服务,在实现企业提质增效的同时,提升企业自身服务力和业主满意度。